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咖啡与茶: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一)

咖啡与茶: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一)

作者:原理发布日期:2019-11-24浏览次数: 来源:《自然国学评论》

摘要: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茶与咖啡文化的不同了解这两种文化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差异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茶文化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性、过程性、关联性和直觉体悟式思维,茶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一种承载中国传统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介质。而西方的咖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二元性、线性和逻辑性思维,咖啡作为一种对象性的物质被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探究并加以消费,较少作为一种价值承载的中介。

关键词:茶 咖啡 中西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特定区域和民族的人们会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逐渐凝聚成认知和习惯,并形成特殊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种特定文化主体固定了的思维习性的基本状态包括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认知属性、审美情趣等它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也是最为稳定的一部分,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在这种稳定状态下惯用这种式进行思维并行为。思维方式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比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尤其体现在哲学、语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思维文化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深入研究具体的文化现象,就需要深入研究文化现象背后起作用的思维方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饮用茶的国家。茶发源于神农氏,兴起于唐朝,繁盛于宋代,发展传播于明清,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与其所根植的中国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茶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对,西方最受欢迎的饮品是咖啡。咖啡源非洲,发展于阿拉伯和埃及,风靡于欧洲和北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饮品的茶与咖啡似乎已经不再受限于地域及其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共享,但很少有人深究这两者所烙有的各自民族思维方式的特征。本文将以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为例,来探究两者背后所隐藏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茶和咖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茶的英文学名最早见于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他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Sinensis”“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中国的“茶”字最早见于唐朝的《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由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茶”字固化并由此传播至今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饮茶起于何时难以确认,根据《中国风俗史》中所记载的“周初至周之中叶,饮物有酒、醴、浆、湆,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其著”。这表明,在殷周时期,茶才从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茶叶便沿长江而下传遍了半个中国,而茶叶作为商品形式海外传播最早始于4世纪末5世纪初。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国时,茶叶也随之传入朝鲜半岛。新航路的开辟不但开始了西方人的世界意味着他们开始接触到充满东方魅力茶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饮茶与以茶待客成为约定俗成的事。这时,饮茶不再仅仅为了解渴和提神醒脑,而是有识之士提倡简朴“养廉”的首选。无论是以茶待客,还是用茶来祭祀,都是一种表现精神和情操的方式。到了唐代,茶文化开始正式形成,饮茶的方式自唐代以来逐渐由药饮和粗放式煮饮,发展成为细煎慢品饮进而演进为艺术化、哲理化的茶文化。总体来说,中国饮茶文化经历了秦汉的启蒙、六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明清的简化普及等阶段。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逐渐饮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随之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

茶的药用、食用,或粗放式的解渴饮用,仅仅只是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茶的品才是真正利用了茶赋有的精神意味。对茶由“饮”到“品”转换,体现了对茶叶认识质的飞跃也说明人们开始通过开发并賦予茶叶崇高的精神属性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茶文化,满足了中国古人社会心理上的需要。古代文人留的大量诗词书画说明了茶与精神享受或价值追求的密切关系,“三分解渴七分品”,茶会、茶宴、茶礼等品饮形式使得品茶活动成为能够显示髙雅情趣、寄托情感、修养身心一种生活艺术并且,中国传统的朴素自然的品饮艺术理念,以及蕴藏在间的各种饮茶习俗,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形式和点。

从历史发展上看,唐代的茶文化既与文人的吟咏歌舞、棋书画相也与佛教及廷的倡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朝廷对佛教推崇促成了佛教的兴盛,因为僧众坐禅需要茶的破睡功夫,寺院种茶制茶便逐渐成了凤尚。宋代饮茶、斗茶之风兴起,茶文化的形式也开始丰富起来,茶诗、茶词、茶论大量出现。明代倡导以散条茶代替茶饼,以沸水冲泡的泡饮法替代传统的研末煎饮法。饮茶法的变更,导致了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以及花茶等茶类的迅速兴起与发展。清代时期,茶叶生产艺已经十分成熟,茶叶成了出口产品的一个行业,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从思想根源上看,中国茶文化是在儒道佛思想的塑造下形成的,它尽管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却承载了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活智慧,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礼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之所以能被选中并此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并被发扬光大,是因为茶之淡泊、清纯、自然、实的品格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致的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是灵魂。

“茶”字体现了“人在草木”,茶生于天地草木之中,而人承天地之精华与天地万物合而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核心范畴,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和法则。茶载道,茶作为一种介,为人们接近道、体验道、悟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茶经》中,陆羽极富创意地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人。”儒家强调中庸、仁爱和谐,茶养廉;道家倡导自、清静,以茶求静;佛学讲求禅修、悟道,叫茶助禅。

儒释道都将茶作为载体来表达其重要思想,元人王《题三教煎茶图》诗之一“石鼎风香松竹林,三人同坐不同心。从渠七碗浇谈舌,争似忘言味更深可见,儒释道三教,以茶为媒融合合家,三为一。

根据历史学家的发现,咖啡树最早生长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熬煮后,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可以有助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古兰经》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15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教徒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

宗教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广泛流行,并最终演变为世界性潮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咖啡进入欧陆归功于土耳其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奧斯曼大军西征欧陆并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借这些咖啡豆,和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虽然咖啡诞生于非洲,但是种植和家庭消费离开了非洲本土,且主要的饮用方式及其相应的文化习俗都是近代才逐渐出现的。实际上正是欧洲人让咖啡重返故地,将其引进他们的殖民地。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咖啡才得以兴旺繁荣。

咖啡对于西方人来说,也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欧洲结束了漫长的中世纪,文艺复兴代表的人文主义精神代替了沉闷的神学思想,更多欧洲上流社会的成员和普通公众日益接纳和亲近咖啡,因为追求和享受幸福的人生人文主义的旨,在咖啡馆里喝着咖啡讨论人性以及有关人的问題成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1554年,伊斯坦布尔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卡内斯咖啡屋,因为有不少学识丰富的人光顾咖啡馆并在那里交流思想,所以咖啡馆被称作“智慧的学院”,现代意义上的咖啡馆就此出现,伊斯坦布尔也被称为“咖啡通向欧洲的起点站”。自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进口的咖啡豆运回威尼斯开设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开始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各个城市如同雨后笋般迅速普及。

尤其是20世纪以来,咖啡馆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交休闲场所,人们在这里政治,构思文学作品,闲聊生活琐事。一些欧洲著名的咖啡馆里长期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在那里构筑了全世界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17世纪中后期,伦敦的咖啡馆已经成为主要的聚会场所,对于英国人來说,咖啡馆个沟交流、学习思考甚至进行商贸交易的场所,圆形或椭圆形的咖啡桌四屑围着侃侃而谈的人们,彼此间的对话等、随和、自由,咖啡的消费只霈几便士,所以咖啡馆在当时又有“便士大学”的笑称,暗含了咖啡馆自由平等的精神。

18世纪的巴黎咖啡馆是政治家、文学家、思想者、诗人和艺术家的聚集地。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马拉都是咖啡馆的常客。19世纪末,咖啡馆早已不仅仅是喝咖啡的场所,宴会、展览、婚礼、沙龙、创作、歌舞表演等乎一切活动都在咖啡馆进行。哲学家萨特曾在巴黎的花神咖啡馆留下凝思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也曾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陶醉。

18世纪中叶开始,北美咖啡馆逐渐成为政治家、商人聚会的场所,经常笼罩着浓郁的政治氛围,波士顿的咖啡馆成为当时策划革命的大本营。不管是欧陆还是北美,最早的咖啡馆都是政治思想萌芽和发展的温室,咖啡史学家威廉•乌克斯在其All about Coffee中写道:“每当一个国家引进咖啡,就会引起革命。咖味是人间最激进的饮料,它总能引发人们思考。而老百姓一思考,就会反抗暴政和专制,对极权统治者构成威胁。”美国人目前是世界上最爱喝咖啡的族群,但美国人喝咖啡,没有任何规则,比欧洲冲调咖啡时更不讲究不强调咖啡的口感,也不甚讲究环境和情调,更随性自由,咖啡对于美国来说更像是为了高效工作的快速强心针。

从美食的角度讲,意大利的咖啡文化擅长对咖啡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意大利人专注于开拓咖啡的外延,为咖啡加奶沫、加巧克力酱,甚至加各类酒、奶油等。复杂、精细和化的咖啡制作过程,孕育了意大利独特的咖啡文化和不胜枚举的咖啡种类。Cappuccino、Latte、Mocha、Macchiato等耳熟能详的花式咖啡名字都来自意大利语,正意大利人的想象力和钻研精神,咖啡才会呈现今日的多姿多彩。意大利人对咖啡本身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把咖啡制作提升为一门手工艺术,他们反对美式的快餐式咖啡,要求尽量保留和发展咖啡本身的香味。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追求美味即是追求个体生命的张扬,是一种轻松、自由、平等的生活方式一种志趣和品位。

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喝不喝咖啡不要,泡不泡咖啡馆却是一件大事情,咖啡并非是他们去咖啡店的主要目的,而是去咖啡馆的一个理由。因为咖啡馆可以提供一个与友人自在聊天、放松和个人沉思的场所。西方的咖啡文化是和咖啡馆文化缠绕在一起。与在西方充当重要角色的咖啡馆相比中国茶馆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并没有发挥过类似的作用,它只是商业形式的一种,茶文化更多地与儒释道人生哲学密切关联

——本文节选自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中《咖啡与茶: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一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自然国学——一门新颖而富有活力的学问
下一篇:咖啡与茶: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