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作者:韩启德发布日期:2020-12-03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现阶段医疗技术发展对全民健康的贡献怎么样?

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

生命和医学的本源又是什么?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做客北航大讲堂,为现场的北航师生们带来主旨演讲《科学技术与全民健康》。该演讲同是也是九三学社所开展的九三正见活动的第二场。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全场报告围绕全民健康问题和医学技术发展方向问题展开。

一、医疗技术发展对全民健康的贡献相当有限

1、人均寿命的增长得益于技术生理演变

科学技术通过让经济社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口总数。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Romer的研究表明,人均期望寿命(人均健康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完全平行的。而人均GDP很大程度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健康状况和综合状况。在第二次农业革命前,世界人口数很低。第二次农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人口数成直线的上升。1800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是在这以前历史长河总数的4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话、铁路、汽车、飞机、计算机、互联网、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新技术,不断产生。人类的体型总体增加了50%,平均寿命增长了整整一倍。这个叫做技术生理演变,等同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是技术引起的生理演进。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2、是什么拉低了人均寿命

经济发展水平、医学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能影响人均寿命的,但是它们是影响人均寿命的主要因素吗

美国的健康水平就与经济水平不匹配,医疗技术水平对健康水平的贡献也很少。美国医疗投入在增加,人们看病的费用在增加,医疗技术也是最好的,但是决定人均健康状况的除了医疗卫生服务(包括疾病的预防)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还有来自先天的因素,其实,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水平的贡献不到8%,对健康水平影响最大的是收入和生活水平,富人区和穷人区的人均寿命可以相差20年。人均收入的差别、贫富的差距,是关乎美国社会健康水平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它的医保问题却久久得不到妥善的解决。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以前认为结核杆菌、链霉素、卡介苗的发现使得结核病的死亡率下降,其实在发现结核菌以前,英国结核病的死亡率已经在下降,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还继续下降,所以到底是因为结核杆菌的发现让它下降还是它自然下降呢?所以,很难说明社会因素、卫生状况、营养条件与医疗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应用到底哪个对人均寿命影响更大。

 

相比于其他社会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呢?有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子宫颈感染和癌症的筛检,每年做一次跟三年做一次,两者差别非常小。做乳腺癌的筛检跟不筛检者相比,影响也非常小。那么高脂血症控制胆固醇跟不控制相比,差距不到2%。反而,收入、教育以及贫富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更大。因此,医疗对整体健康的影响和社会因素影响相比,是次要的。2007年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就更全面了,他研究了一个时期以来不同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他列出了14个因素,结果发现影响最大的是卫生,卫生包括营养、饮水、粪便与污水处理、居住条件、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远远超过抗生素、疫苗,以及其他医学的、非医学的技术的应用。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1930年的美国卫生室

现阶段医疗技术发展对全民健康的贡献相当有限。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技术的发现,给人类特别是给病人带来了福祉的。但是,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上,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医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上,全民健康水平更加取决于社会因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

二、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

韩院士讲的第二个大的问题是,要把握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

韩院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生的旅途从出生到死亡,比喻为坐上了一部车,那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上车点和下车点。生命的旅程是非常美好的,有些人受不了诱惑就下车了,到河边去游玩。河边是非常美的,这就代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爱吃甜食、不运动、抽烟等,这些事情能带来一定的享受,但是我们的身体会受到威胁,一不小心就掉河里了。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1、多数人的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

医疗技术应该怎么应用?韩院士介绍,第一个应该首先保证在车上的大多数人的服务,这就是基本医疗。基本医疗需求很大,但是我们没有把重点放在上面,比如,对孕产妇的保护做的很差,给孕产妇建档都很难保证;科学证明,叶酸的补充,对于改善出生缺陷的状况是很有好处的,补铁对于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卫生部也下了文件要推广,但是推广情况很不好,因为不在这方面下功夫;现在生孩子可以做到无痛分娩,就是给一点麻醉,而因为投入不足,整个国家无痛分娩还只有19%;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女性痛经,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达到了百分之十几,这方面也没有下功夫;现在,产后抑郁症也在急剧的增加。

另外,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缺陷长期徘徊在4~6%之间,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会给家庭、社会造成一辈子的负担,这方面我们下的功夫也很少;还有婴幼儿和儿童的保健、小孩的食物过敏问题、青少年的近视眼等。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之前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的投入不够,新冠疫情使得这个问题被再次重视起来了;抑郁症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学生群体中每年都有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这给家庭带来了重大的打击;国家未富先老,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对老年痴呆束手无策,对老年痴呆病人的照顾也跟不上;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30万,远远超过因新冠病死的人数。

总之,在人生的旅途中,保障正常人群的基本医疗十分重要,现在重点没有放在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问题是没有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院没有承担起基本的医疗服务。

2、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很难

韩院士强调,对于下车在岸边的这些人,要劝他回到车上去,也就是说要帮助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烟等,我们国家的控烟效果非常的差,内部意见不统一,要不要控烟都没解决。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起来很难。

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好了,但是关于合理营养的教育和宣传不够,执行就更难,因为人们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太容易改变。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年轻人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大概是觉得年轻、身体好,老年人很积极地在锻炼,但是有点晚,不过也比不锻炼要好,老人腿部力量变强,就不容易摔跤。发展全民的健康运动,就是让人回到车上,回到正常的途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3、有些癌症不致命

那么已经在路上了,人太多,劝不回或者舍不得回,该怎么办?盯住每个人不可能,可以采取重点防控,在劝大家回去的同时,要提供便利条件,经常要有车来接他们,就是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叫他们回去。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除了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叫他回去,还要给他用药。现在我们都把重点放在用药上,那么用药有没有作用呢?比如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在吃药,这是不行的,由于降压治疗可以降低30%的冠心病发病率,因此,控制高血压被当作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重点。然而,国家高血压人群中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5.6%,那么降低30%的效果,只是让5.6%变成了3.9%,少数人受益,多数人没效果。况且,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2.9亿的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也是个负担。所以,需要进一步分清楚哪些是要吃药的、哪些是不用吃药的。

原来谈癌色变,现在癌症治好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癌症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而且急剧的上升。这里涉及到对癌症的认识,将来一定会成为所有人主要的认识。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癌症不是一种病,胰腺癌跟甲状腺癌不一样,不同人的癌症也不一样。癌症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是最危险的癌症,这类癌症发展很快;第二类癌症表现为发展得很慢,但也在扩散,这类癌症没来得及让人死亡,人们就可能因为别的疾病死亡;第三类癌症表现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最后一类癌症表现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消失了。

江苏启东地区肝癌发病率高,在60年代诊断技术还很差,医生们就通过摸病人的肝区进行判断,肝癌病人的肝和石头一样硬,这个时候的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当时的肝癌病人存活期不超过6个月,是绝对正确的。而现在有了超声,能发现早期的小肝癌,病人不一定因此死亡,医生切除这部分肝癌,也不算把病治好了。诊断技术越高,一些不要紧的癌症都能发现,这样一来提高了5年的生存率。而癌症治愈的标准不应该是5年生存率,关键是死于癌症的人数有没有变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健康指标里面,要提高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这个目标很容易实现,因为只要发现更多不要紧的癌症,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

50岁以上的男性中进行肿瘤筛查,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高50%以上,两者得不致命癌症的概率分别为96.4%99.3%99.9%以上的甲状腺癌是不致命的,这些人去治疗,会增加家庭负担,而且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1993年到2011年,因为有超声普查,韩国甲状腺癌的病人增加了15倍,成为发病最多的癌症。分析不同的地区,13年间死于甲状腺的人数没变化,几乎所有检查出来的病人,都做了放疗或者甲状腺切除,术后多数人需要终身服药,其中做了手术的11%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2%术后引起声带疲劳。

甲状腺癌引起死亡是非常少见的,女性得甲状腺癌是男性的三倍,现在很多人已经做了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属于乳头状癌,现在证明乳头状癌病是不致死的。

因此,韩院士建议,第一减少普查,第二查出癌症,不马上处理,看看后面的发展,大多数癌症不会有变化,或者发展非常慢。

不建议在健康人群开展癌症筛查,在一些高危人群,比如50岁以上的人,检查可以多一点。现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美国40岁以上的人每四年筛选一次,为什么4年呢?因为有副作用。5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去做一个乳腺癌的检查,40岁以下根本就不用去,我们不反对临床指向的诊断性检查,有一定的症状,医生有怀疑,就可以检查了。

4、应用技术的推广要谨慎

已经落水的、生病的人怎么办呢?掉到河里了要马上把他捞起来,要早诊早治疗。另外要推广适宜技术,避免过度医疗。到了最后阶段,只剩最后一口气,救也救不活,那就不要去无谓的抢救。尽量使病人有尊严地、减少痛苦地离开。这一块我们国家开展得非常不足。

韩启德院士:全民健康和医疗技术关系不大 

我们要区别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科学研究没有限制,我们要有前瞻性,实验室研究应当尽快进行,但一旦变成应用技术,一定要谨慎,不能随意采用,比如基因的诊断、癌症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技术的推广,不能太过于轻率。美国就带了一个不好的头,FDA原来很严格,现在可以走特殊渠道,比如癌症的治疗,甚至其他的疾病也是这样。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我们发现,企业后面资本的操作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更合适地采用适宜技术、区别科研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5、医学的初心就是对痛苦的一种回应

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于正确理解生命和医学。人都是要死的,是向死而生的,我们要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我们要区分疾病和衰老,年龄一大,功能一项一项地丢失,这是正常的,不是疾病。我们要把衰老引起的功能丢失和疾病区分开来。

老年人跟年轻时候比,肯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是不舒服的变化,功能下降的变化。如果今天出现变化,去看这一科的医生,给你开点药,明天那不舒服,那个科的医生给你开点药,那很多老年人每天吃药就要超过十几种,这样对身体的损害很大。除了药物的副作用,不同的药放在一起,相互产生的副作用,还有很多是不知道的。

还有一个,是需要把疾病和疾痛区分开来。有的时候我们平时没感觉,一做体检发现有问题,我们就真感觉到不行了。有时候人觉得很难受,去看医生,一检查什么都是正常的,医生就说没病。很无奈,现在的医学技术还发现不了人类的一些问题,所以要区分疾病和疾痛。

所以,我们对医学要有正确的定位。医学的初心就是对痛苦的一种回应,是一种人情关怀,而不是让人都不衰老、不死亡。医务人员要不忘医学初心,这是最根本的,广大的公众也应该对生命的价值、医学的定位有更正确的认识。

三、结语

最后,韩院士总结到:第一,科学技术是重要的,它主要通过改善生活、营养等影响人类健康的各方面,但是,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全民健康的贡献相当有限。第二,把握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我们要把力用在刀口上。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里面,非常正确、英明地提出:从广泛影响健康的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中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水平。

只有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全民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而不是把重点全部放在医疗上,放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美军为啥离不开中医?
下一篇:唐僧团队年度考核会纪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