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作者:天地生人发布日期:2025-05-26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编者按: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第六届生命医学学术研讨会暨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于2025年5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该纪念大会由北京中医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北京中医协会文化与养生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北京中科帅瞳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协办单位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浙江省办事处、北京华夏芋麟中医研究院、北京本能系统医学研究院、山西方山好中医书院等协办。全球华文媒体联合会朱高山副总编应邀出席了会议。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发起人之一、大会顾问孙惠军先生向180余名与会者赠送了由他担任主编的《第六届生命医学学术研讨会 潘德孚九秩诞辰纪念文集》。孙慧军先生并代表大会致辞。以下是孙惠军先生在大会上的致辞摘要。

 

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刻,我谨代表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 六届生命医学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各位中医界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潘老生于 1935 年,于 2016 年溘然长逝,享年 81 岁。今年,是他离开我们的第九个年头,也是他的 90 周年诞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缅怀之情,相聚在此,追忆他的非凡人生。潘老并非科班出身的中医,尽管先辈与中医有缘,但他的从医之路,完全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开辟出来的。他一生经历丰富,聪慧过人,性格坚毅且特立独行。早年,他身患疾病,隐居山林,但困境并未将他打倒,反而激发了他对中医的探索热情。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刻苦钻研中医经典。据他的兄弟回忆,那时的潘老,每天凌晨便起身诵读前人医典,背诵汤头诀,朗朗书声,穿透山林,其勤奋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师父和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后来,他又先后师从方鼎如、胡天游、谷振声等名医,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非凡的悟性,尽得诸师真传。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在长达 50 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潘老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他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凝聚成了一部部著作,如《潘德孚医话》、《治病的常识》、《天下无癌论》、《人体生命医学》、《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等,共计 10 余本,数百万字。这些著作,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民间中医的宝贵财富,开创了民间中医自学成才的典范,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民间中医旗手。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回顾潘老的一生,他的成就熠熠生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他创造性地构建了人体生命医学的理论体系。潘老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的理念,对生命进行了全新的定义,指出生命是人体信息自组织运行的过程。他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生成有序、整体动态、适应多层次多系统等特性,深入探索生命的意识、本能、经络躯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生命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第二,他以无畏的勇气提出“天下无癌论”,向癌症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发起了挑战。晚年的潘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癌症、白血病的治疗与研究中。他每天接诊大量的癌症、白血病人,最多时可达 40 号。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念,为人类医学的革命与新兴发展,做出了卓越的探索和贡献。他的 “天下无癌论”,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临床实践和深入思考的创新理论,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第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潘老仍笔耕不辍,心系未竟的事业。他撰写了 20 万字的《医学社会学》,试图通过对医学与社会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影响医学发展的社会因素,为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持。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医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广阔视野。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潘老还展现出了博学多才、勇于创新的一面。在语言学、文字学和汉字编码研究方面,他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曾受聘于中央教育科学院,主持汉字字形编码方案的研究,先后发表三本专著,其研究成果得到了语言文字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潘老的一生,是学习不止、行医济世、钻研创新、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奔走呼号,为中医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发声;他揭露时弊,与阻碍医学进步的势力作斗争;他不停思考、总结经验,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医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心怀大爱的人,一个为了中医发展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人。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缅怀前贤的传统。潘老一生救人无数,他以对人类的大爱,育人讲学、著书立说,只为唤醒更多人对健康的重视,拯救更多的生命。他的功绩,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今天,作为潘老的学生、弟子、战友和同道,我们在他去世 9 年后相聚于此,重温生命医学的理论,缅怀他的音容笑貌。这不仅证明了潘老的人格魅力,更表明他的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大会,我们怀揣着三个重要目标:

其一,响应国家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号召,积极投身于振兴中医的伟大事业。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让中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将其发扬光大,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 2030” 的战略方针,为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其二,我们的纲领是举旗帜、聚人气、传文化、谋发展。我们要高举生命医学的旗帜,传承潘老的生命医学理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传承中医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医、热爱中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气,共同谋划中医事业的美好未来。

其三,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坚定振兴中医的信念。在中医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阻碍。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对民间中医进行无端打压,制造重重困难。近期二审判决的青岛侯元祥案,便是两种思想、两种利益激烈斗争和博弈的典型。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更要通过此次大会,大力弘扬和继承潘老的生命医学思想,为民间中医发声,为民间中医加油鼓劲。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不断完善和创新生命医学的理论体系,为民间中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振兴中医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孙惠军先生在“纪念潘德孚老中医诞辰90周年大会”上致辞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以及奋斗在中医一线的各位专家学者、中医同道,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医事业的辉煌明天而努力奋斗!

 

编后语:

2025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学者高浩宇发起了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倡议——值此著名民间中医旗手、生命医学理论体系创始人潘德孚先生九秩诞辰(2025年5月24日)之际,联合中医药界同仁共同举办学术纪念活动。这一倡议迅速得到孙惠军、董卿、郭达成等中医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一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倡议出自一位未及而立之年的青年中医之口,更彰显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

经过北京中医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等主办单位的精心筹划,在承办单位北京中医协会文化与养生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北京中科帅瞳医疗科技集团的鼎力支持下,筹备组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历时月余的充分论证与周密部署,最终确立以"传承创新生命医学,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为核心的大会主题。此次学术活动旨在:一、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二、深化生命医学理论体系研究,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三、构建民间中医发展新格局,完善中医药传承保护机制。

为系统梳理潘德孚先生学术思想,我们在原有《潘德孚追思文集》《潘德孚纪念文集》基础上,组织编委会进行深度编纂工作。承蒙董卿、潘骑、郭振峰等专家学者倾力襄助,特别感谢北京中医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专业指导,使《潘德孚九秩诞辰纪念文集》得以在紧迫的时限内付梓成册。文集编纂过程中,众多学术同仁不辞辛劳,或惠赐宏文,或参与校雠,在此谨致崇高谢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编纂时间局促及编校力量所限,虽经多方努力,仍有部分佳作因篇幅所囿未能收录,实为憾事。对于文集中关于"天下无癌"理论体系及生命医学核心要义的阐释,虽经反复推敲,仍难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诚挚期待学界同仁不吝赐教,以期在后续修订中不断完善。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潘德孚先生毕生践行的“大医精诚”精神,必将通过这本凝聚着中医人集体智慧的纪念文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共同期待生命医学理论体系在传承创新中开枝散叶,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图源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医圣现世?中医或将达到继《内经》、《伤寒》后的第三次高峰,中医界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