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通知公告 >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作者:天地生人发布日期:2023-10-10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作者简介: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刘潜,中国安全科学家,我国一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开创者和倡导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等职务,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并任主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者奖状、1991年中国科协四大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出版《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专著,与赵云胜、李升友合编《安全科学导论》。

编者按:

2022115日,中国安全科学开创者和倡导者、中国安全科学家刘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线上讲座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听众朋友们获益颇多,不少人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研究和继承刘老的思想和成果。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志愿者的协助下,经过刘老本人孜孜不倦地反复校阅、完善,讲座内容得以成文,现将讲座全文分享给大家,以供学习交流!

目录

一、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时代意义与青年使命

二、安全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及其起源

三、事件一:安全三级学位(本硕博)教育的来龙去脉

四、事件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筹备和成立

五、事件三:安全科学挤进中图法第三版半个“X”类目

六、事件四: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七、事件五: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争得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地位(代码620

八、事件六:协助劳动部确立安全工程师单列称职制度

九、复杂性科学的未来发展

 

一、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时代意义与青年使命

今天做这次讲座,我感到特别荣幸。首先,因为我已经到了晚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向大家作汇报。可喜的是,今天来家里现场听的都是年轻人。而对年轻人来说,你们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人类到了21世纪,出现了各种复杂性的重大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复杂性哲学?什么是复杂性科学?而什么又是人工智能?这些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根本就在于迫不及待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也就是说从系统到统系这种人类的思维方式要有重大的突破,从而指导实践。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2022115日刘潜在作报告

目前,我们知道国家要实现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如何来实现呢?需要各方面的科学与技术为国家服务。安全与发展已成为当今第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不能光从实用出发,而必须得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而且哲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必须沟通,这就是钱学森讲的科学与哲学之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不仅是要从哲学到科学,而且还必须能从科学到哲学才是一个完整的沟通。

通过前段时间的反映,大家认为需要在复杂性问题上找到典型事例,所以这次讲座名称叫做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复杂性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需要突破复杂性科学到底是一门什么科学这门科学的基础结构、最原始的结构是什么样它和非复杂性科学怎么区分复杂性科学在21世纪为什么重要等等问题。在我看来,安全科学的诞生和在我们国家全面地确立了它的科学地位,能否成为我们把握复杂性科学的一个事例,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安全科学是否复杂呢?这个问题,首先我说哪一个人能摆脱安全的需要而能够生存、生活和发展?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另外,安全伴随着我们的一切活动。那么安全作为一个人类诞生就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它为什么在20世纪的后半段才开始做科学的探索?

我用了一个五十八年的概念,就是说从起点展开。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提出最早是一九三几年,我们建立一个小的政权的时候,提出了劳动保护的概念。那么现在它已经发展到代表了人类的一个大领域,这个领域就是人学、物学这两者之间的一个事理学。以往,事理学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类的第三大哲学和科学的部门,但是由于安全问题的确立,曾经在我们国家学科分类代码(1992年)就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确立了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没有形成名称。那么这些问题到现在为止要把它发展起来靠谁啊?就靠在座的你们这一代人。

我们国家近百年来受到了资本主义的侵略,这个侵略不仅是在物质上,在思想方法上也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因此,人类要认识复杂性科学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中国的年轻人身上,所以很重要的是你们年轻人。

接下来我们转入正题——“五十八年过去。需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国家是如何确立的安全科学。

二、安全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及其起源

安全作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关系?现在可以说冯友兰做出了回答。就是在实际真际之间的关系。真际就是它的本体论,外延就是它的实际客观存在如何体现这个真际的内涵。所以安全的内涵就是安全的状态,安全的外延就是安全的三要素四因素这个体系

经过这半个多世纪,我已经感觉到安全在复杂性科学当中相当典型,目前也已成功地确立了它的科学学科地位。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这就是安全的内涵。安全的外延就是它的三要素四因素体系结构模型。

它和普通的线性的科学有什么区别?凡是复杂性科学,它的起点就是由人、物、事这三大部分构成的。那么,它如何成为一体?从哲学上讲只有冯友兰明确地讲科学的实际和科学的真际,它们之间就是外延和内涵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把安全科学已经确立的案例和复杂性科学相联系,就以安全科学首先它解决了我们国家的什么安全问题?安全是什么?以及安全如何在各个领域里边得到确立?等展开论述。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刘潜著作《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

作为第一个问题来讲,安全最早产生是因为我们要培养安全人才,而它到最后要落实的也是从培养人才落实的。安全的教育是从1978年研究生的安全专业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只有一个学校有劳动保护的本科方面教育(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但它并没有成为我们国家的建制。这个建制是从1978年招收安全研究生、1981年授予首批硕士学位开始的。一直到2011年,最后完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在我国的三级学位教育问题,也就是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的一级目录。当前中国大百科第三版中将要有一个安全科学与工程卷作为安全科学技术国家标准的一级学科。

总结来说,我们确立安全科学的全面地位是从教育问题开始,最后也是落实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上。

接下来要讲的问题,是安全科学与学科的确立与实践历程中、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史上的六大事件。今天时间不允许我们细说,所以大家只需要理解安全科学作为复杂性科学,它的建立过程是怎么样的,供大家从各个领域确立自己的学科专业和解决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参考。

三、安全三级学位(本硕博)教育来龙去脉

从教育问题开始,到最后确立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过程中,要解决我们对安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三级学位的名称,是经过多次严格的审查过程的。确立研究生学位的时候,叫安全专业,谈不上学科,到1981年,我们国家在确立学位授予权时,就不得不变为安全技术与工程学,这是个混杂的概念,实际上是安全工程学,但是这个安全是大安全,包含了安全和卫生。外国人把健康和卫生混为一谈,这是不科学的,卫生是要解决措施,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所以我们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更为准确的,这个安全是涵盖卫生的。我们讲,体内靠医学,体外靠安全。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1983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专业第二届五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与该所主要负责人合影(刘潜前排右数第一人)

那么,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获得国家的认可呢?首先是安全的重要性,它的存在是最普遍的,问题要解决也是方方面面的。再就是,我们的认识过程是从实践提炼出来的理论。所以,你们承担着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华民族科学哲学复兴的使命,要发展科学和哲学的话,有三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参考。第一,社会的必要性,是最大的需要,也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最大动力;第二,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相联系;第三,必须要有献身者去具体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你们要在中华民族哲学、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你们需要做这三个方面的努力,勇往直前,不要怕失败。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是不同的。他们基本上是两元论,他们的回归论或者其它学问,都缺乏一个复杂性思维的基础。有人说,中国的文字不科学,中国的这个、那个不科学,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比如,外国人用他们的语言文字来研究《道德经》,但是他们解决和把握不了其中的精髓,而我们今天从《道德经》里面得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万物很简单。夫妻构成一个家庭,生一个后代,这个后代,就是第三个要素。所以,我们研究某一门学问的时候,一定要从三维出发,避免他们那种回归论。现在咱们的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也一直在呼吁如何把回归论和整体论联系起来,明天孙惠军老师也会组织论坛,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都在研究,相应成果逐步在扩散。

回过头来讲,我们这个三级学位教育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经过几次演变,最终2011年确立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工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是解决理论问题。

四、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筹备和成立

第二个事件,是在1981年开始筹备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叫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劳动保护是采用了行政部门的工作概念,科学技术则是通过实践,我们感到要实现劳动保护,就得做安全。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1982111518日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筹委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首次学术讨论会(香山会议)全体代表合影(刘潜左数自上而下第二人、筹委会主任章萍站者前排左数第四人、副主任江涛站者前排左数第五人)

当初,专业人员都散在各个部门,通过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筹备(1981年开始)和成立(1983年),使专业人员有一个平台能够交流提高。这个学术团体,还衍生了一个学术刊物,叫《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是1983120号产生的。因此,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的确立,使安全逐步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后来,在1993年世界安全科学大会上,大会发起人、主持人德国的库尔曼高举我们的学报说,这就是中国的安全科学!。可以说,该学报在世界安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领先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第二个是5个月之后在国际上诞生的《安全科学》杂志。我们这个学术团体在被现在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替代之前,已经建立了63个全国性的组织(学术团体)。

可以说,在2002年以前,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就是我们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地。遗憾的是,大家后来只重视实际问题,淡化了科学理论问题。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事件,就是学术团体的重要性。

我想说,我们今天要打破西方回归论的二元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复杂性科学作为第三大科学领域和部门,这点要靠大家继续发展。其中,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基础理论和哲学思想。复杂性科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在于,能解决形而下到形而上,也能从形而上到形而下,完成一个闭环。比如,现在战争复杂化了,战争既是打仗,更是耍鬼,那里面隐藏着很多阴谋。 

过去,我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没错,因为我们需要。但是要推动事物的发展,现在我们21世纪,整个人类已经高度复杂化了。这个复杂化的概念在哪呢?就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问题和里边的机制,而是人类面临着所说的自身的需要确立起来的种种目标,而这个目标要真正正确地发展,它必然引起了人类的思维的升华。用钱学森的话说叫集大成的智慧

现在的这个问题在于我们中国的第二代人和第三代人,有很多地方被西方误导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是最严密的,也是最精细的。但是,却被西方误传过来,或者是翻译过来的时候就忽略了它的本质规律性的提法,就出现了使用应用概念去替代科学概念,所以就缺少了哲学的思维,这一点请年轻人要特别注意。比如,人工智能这个提法到底是科学学科的概念提法呢?还是一个应用概念提法呢?在我看来,智能是只有我们人类具备的,是人的智能。那么这里边就引出来我想说的四个概念。

复杂性科学和安全科学,有四个特征:第一,人类特定的目的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第二,这个属性当中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的思维只有人类存在。钱老总结出来叫集大成的智慧,他是说人类要学会反思。再联系到冯友兰的哲学体系,在英文为主体的语言文字当中,他们受到了回归论的局限,他们上升就变成上帝了,而不是上升到我们人类的思维。他们信上帝是什么道理,就是人类的思维智慧,他们没有掌握,也没有悟出来,原因就是他们的机械唯物论的思维只懂得回归论,没有整体论的思维,就只达到形而上。要解决问题,又得从形而上能下到形而下。前面是由系到统,后面是由统到系,只有系统统系构成循环,这个是靠人类大脑的非线性思维完成的。

我们要突破西方人对我们思维的侵害,因为我们后期学到西方的东西,他都用实用主义的观念来奴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在这一点的重大突破,苗东升给我们遗留下来他的《复杂性研究的中国路径》,就是为我们年轻人铺平科学思维的道路,我们要珍视他这本书,研究他这个前后四百年,尽管我们中国落后,实际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并没泯灭了,你们年轻人必须得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不相信上帝,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人类的高智,就是高级的智慧的曲线。钱学森的集大成的智慧就是一个先例。钱学森提出来说,为什么我们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实际上就是20世纪,我们受到了殖民化的教育,没有突破。

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苗东升著作《复杂性研究的中国路径》

简单的例子,高校为什么不称物理理论、物理应用,而偏偏就满足于什么理论物理、应用物理,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外国人不教我们安全技术,而只教我们技术安全,把我们的头脑都给搞乱了。所以呼吁年轻人要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如何能上得去呢?就是我们能把形而下获得的实践知识,把它的核心理念,这种分散的知识提炼成为一种核心的整体理念,就是由系到统,所以钱学森晚年一直倡导系统学。在当时时代的局限下,没有强调从下而上是系统,再从系统统起来之后,用统系方法,反回来去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家,特别是钱学森,他做到了。他曾经说过,航天不是新东西,但是他能把我们落后的科学技术提升到先进的航天科学技术。你们知道当初六七十年代只讲航天技术,也就是说从国外搬进来的是航天技术,现在我们赶上先进的状态了,怎么来的?是我们中国人的由系统形成了统系,用统系思维去解决我们的实践,所以学的叫航天科学技术。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天地生人学术讲座1329讲——孙惠军:关于中西医比较和东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