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几天,被万赞送上首页的是“重启八次人生”的钱学森。
因为太过“学霸”,经历太过传奇,每一次接受的挑战太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达成的任意一个功绩于常人而言,可能是穷其一生才能达到的高度,所以网友直呼他“重启人生多次”,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价值,纷纷“膜拜”——
今晚的推文,便要带你细数钱老那——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传奇经历
是为敬仰与共勉
壹 “学霸”的求学履历
1923年9月,12岁的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年9月,18岁的他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期间钱学森得了伤寒病,在家卧病一月余,后因体弱休学一年)
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23岁的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划重点:以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1935年9月,24岁的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划重点: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1936年9月,25岁的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记住这个名字,后面还会出场)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
贰 填报志愿这段经历,不是段子,是真事!
钱学森当年报考大学也要填志愿,
父亲叫他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
他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
应该报数学系,将来当数学家。
他国文老师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
要报中文系,将来当作家。
他的母亲希望子承父业,学教育。
还有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
建议学画画学作曲,当画家作曲家。
那时的钱学森,
立志做詹天佑式工程师,要给中国造铁路,
而当时日军的狂轰滥炸让他痛心意识到,
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中国只能任人欺负。
国难当头,他毅然决定改变学习方向,
投身航空工业。
叁 就问,有谁不希望被(大师级)导师夸成这样
25岁时,钱学森被力学大师冯·卡门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导师回忆第一次见面:
我抬头看见一位个子不高、仪表严肃的年轻人,他异常准确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他思维的敏捷和富于智慧,顿时给我以深刻印象。
我建议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来继续深造。
相处之后,导师评价:钱学森在许多问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感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接着,跟导师一起出成果了——钱学森与冯·卡门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肆 惊艳职场,不过二十七八岁!
这是钱学森回国前的工作履历,1938年(27岁)至1955年(44岁)8月,他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
划重点: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行列。同年,钱学森回国探亲,与声乐家蒋英(表哥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结婚。
伍 一段“国士之所以为国士”的听证记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阻挠,钱学森被迫参加了一场接一场的听证会。
问:你效忠谁?
钱学森:我效忠中国人民。问:在本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中国作战?
钱学森: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钱学森: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对此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的回答势必不会让美方满意,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于是,钱学森遭到了无理拘禁,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瘦了15公斤,一度失去了语言能力。紧接着,是长达五年的软禁。直到后来,他拿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恩来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
图 | 1955年钱学森一家启程回国时合影
值得一提,在被监视期间,钱学森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写成《工程控制论》一书及“物理力学”讲义。他的导师冯·卡门看到之后,留下令钱学森激动不已的一句:“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陆 他的“开创”与“第一”,深深影响了中国!
“两弹一星”元勋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
对!这些都是他!钱学森!
但是,远不够定义他的一生。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他的人生还拥有这些“第一”——
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一年钱学森45岁)指导设计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这一年钱学森55岁)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
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我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我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这一年钱学森60岁)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为实现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此时钱学森已年过七旬)
这些“第一”,无论哪一个写进生平——
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称呼,无论哪一个冠在名前——
都堪称国之脊梁,值得我们久久敬仰。
柒 “航天”一词是钱老首创的
自神舟五号起,每一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特意前往钱学森家中报到,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这个浪漫而有情的“航天传统”,一直延续到钱老去世。神舟七号,成为钱老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国载人航天任务。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叫“航天员”
而不是“宇航员”?
这是一种更贴切的专业称呼,
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钱老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人类宇宙航行活动只能局限在太阳系内,
“宇宙航行”不免夸大,
同时受毛主席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
便将人类在大气层以外的飞行活动
称为“航天”,这也是对“巡天”一词的延伸。
“航天人”“航天员”这些称呼便由此而来。
捌 钱老的一些超前预见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不不不!
当下正热门的概念,
钱老也早有洞察和预见……
关于新能源汽车
早在30年前,钱学森就高瞻远瞩,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建议,“我国汽车工业应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
关于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钱老曾为VR取名“灵境”,还说此译名“中国味特浓”,他当时预言,“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
关于人工智能
他设想人机结合最终的形态,便是“人机融合”——人在机器的帮助下变成“超人”。
钱学森为人工智能选择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发展方向——如果存在进化,那进化的一定是人类。
关于“赛博”
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对Cyberspace(赛博空间)也非常关注。与钱老共事过的一位科学家回忆,“1991年,我刚到钱学森老先生办公室工作不久,他就告诉我,你们这些研究信息的人应该重点关注和跟踪Cyberspace的内涵、发展,以及其战略意义。”
关于星际航行
他首创了“星际航行”一词,早在1953年就研究了星际航行理论的可行性,还在《星际航行概论》中详尽论述了行星之间以至恒星之间的飞行。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 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 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 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钱学森写于24岁
故人逐星去,传奇永存世。
愿我们同样以
一颗不可被征服的宇宙之心,
在钱老和无数国士的脊梁之上,
去征服自己想要的那片星辰大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dsrwz@163.com